找到相关内容11112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静心疗法的佛教渊源

    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 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 倒,故称为四念处观。    四颠倒:因为我们先执著有我,故进一步...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达 到破除我们执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4152709.html
  • 换一个角度窥探科学

    换一个角度窥探科学  作者: 索达吉堪布  我们知道,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某一种仪器,对某对象或事物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某些假设或公理,或是以往的一些模式理论而进行推测,这样得来的结果,科学家们自己也不敢说是完全正确的。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实验材料或是所观察的对象的局限性而引起的。比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建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主要是通过对那些具有精神病患者的心理观察分析和治疗案例而建立...

    索达吉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22066913.html
  • 永远不批评别人

    永远不批评别人 李银河 文克大师说:大部分人都不快乐,他们不快乐,因为他们的心中没有爱。如果你与别人之间没有隔阂,对于相识的人你只观察而不批判;如果你只单纯看着帆船在河上驶过并欣赏它的美,爱就在你心中升起了。 他在书中好几个地方提到不要对别人妄加评论,只是观察,什么也不说。这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可大不相同。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常常得到的一个负面的评语就是“老好人”。直到工作了,还常常...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3274966.html
  • 月悟法师答:南传内观和天台止观的区别在哪里?

    问: 南传内观和天台止观的区别在哪里? 月悟法师答: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内观是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等无处不在的真理。自然就慢慢离欲,从中可以体验安详、满足、愉悦。 天台止观涵摄所有的修行法门,总结为渐次...

    月悟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20101983574.html
  • 祈竹仁波切答:如果发现自己之师长所作所为与佛法背道而驰,怎么办好呢?

    祈竹仁波切答:我们必须在依止一位师长前详加观察,不是看到报纸宣传便一窝蜂地前去依止。世间上的学问,我们尚须择明师而依止而学,何况生死成就大事?如果已经依止了一位师长,我们就应该看他的功德,而不是去挑他的过失。如果他有甚么过失,你应该早在观察期中决定不去依止。一旦已经在心中生起了依止心,再反悔就已太迟了。没有人逼你去依止一位师长,这纯粹是你个人的决择。如果并未好好去观察便盲目依止,只可怪自己了。...

    祈竹仁波切

    狮吼棒喝佛教问答录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045213020.html
  • 中天寺启建报恩法会

      感恩父母生、养、教育的深重恩德, 中天寺4日在圆通宝殿启建报恩法会,法师带领70人信众讽诵「父母恩重难报经」。   满熙法师开示时指出,要当一个真实的善人,时刻心中要念着未来佛,就可以累积福慧的资粮,将「本来无一物」作为话头来参,妄想自然消踪灭迹,观察身心的实相作为修行,能折服分别对立的心,修持念佛法门来共成佛道。

    佚名

    |法会|报恩|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0/09384830221.html
  • 福建省莆田南少林寺举行重建后首次剃度法会

    礼佛 剃度 合影留念 2009年1月3日,福建省莆田南少林寺隆重举行自重建以来的首次剃度法会。本次法会礼请了莆田南山广化寺都监贤文法师,莆田市佛教协会会长、南山广化寺监院定兴法师,莆田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南山广化寺监院空性法师主持剃度仪式。他们经寺院长期观察,能够吃苦耐劳、道心坚固、发心为教。剃度仪式结束后,三位法师还为他们及其他沙弥一起传授了沙弥十戒。

    佚名

    |南少林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2/19494435719.html
  • 六根----修行的切入点

    六根----修行的切入点  若以六根入门,外易离境,内可观心,可说是居于中介地位;不必有深定,   也可身心安定,不必有深慧,也可以观察到根、境、识的依存缘起,颇为善巧。   黄 国 达 ...身心安定,不必有深慧,也可以观察到根、境、识的依存缘起,颇为善巧。  当然,依六根修,还是有一些方法、要领的。例如,以眼根为中心,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眼睛(包括整个视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觉知眼睛的移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5849589.html
  • 六根——修行的切入点

    六根——修行的切入点  黄国达  若以六根入门,外易离境,内可观心,可说是居于中介地位;不必有深定,   也可身心安定,不必有深慧,也可以观察到根、境、识的依存缘起,颇为善巧。  修行的法门很多,各...以污洗污,难以清净。  若以六根入门,外易离境(心力放在根与境的区分,当下就可以离境不染),内可观心(随着六根,溯及心识),可说是居于中介地位;不必有深定,也可身心安定,不必有深慧,也可以观察到根、境...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1854535.html
  • “不迎不拒”的正念观照

    根据《四念处经》的特殊教导:观察诸法而不抱任何成见,只是保持正念地观察,不作任何评论,不对你正在观察的对象采取任何态度。这样,在正念观察的光芒下,这个对象的本性就得以显露出来,你就会悟入奇妙的真理,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等等。在这种修行中,既没有对对象的贪著和追逐,也没有对它的压抑,这就是“清净观”的无诤之道。既没有渴望,也没有厌恶。我们的心理感受就是我们自己,因此,我们不要去压抑它们...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05555609.html